五四前后,中国教育界兴起了一股学习西方新教育的教育改革与新教育实验的热潮。这场改革热潮的重要成果,首推1922年新学制(也称壬戌学制)的颁布以及新学制各科课程标准纲要和教科书的编制。催生这场改革运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经济原因。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出现短暂的“黄金时期”。随之而来的,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需求非常迫切,而当时中国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很不适应。再如,在南北对峙、军阀割据的背景下,地方自治的呼声很高,各派人士从不同的立场出发,要求尊重和扩大地方权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新学制改革的社会政治基础。参见李剑萍《中国现代教育问题史论》,人民出版社,2005,第24页。,但最主要的还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社会形成的一股新教育思潮密切相关。这时期历史教育界在新教育思潮和20世纪初兴起的新史学思潮的双重影响下,迫切期望革除当时中小学历史教育中存在的诸多弊病,以谋求历史教育的进步。其时,中国教育界产生了许多民间教育社团,中华教育改进社是其中规模较大、有相当影响力的教育社团,它在推动新学制历史教育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