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学者认为,“历史意识”已经成为公众讨论过去的一个中心范畴,也成为历史教学法的一个关键概念。〔德〕约恩·吕森:《历史思考的新途径》,綦甲福、来炯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60~61页。所谓“历史意识”,通俗地说,就是指思维主体了解自身所认知的过去是什么,所要传达的概念是什么。历史意识之所以称为“意识”,含有心理学上的意义,指与人们理性思考有关的对象。举凡口述家史、笔记小说、电视等,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历史意识,但是历史教科书的影响应该占绝对优势。张元、周樑楷主编《方法论:历史意识与历史教科书的分析编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1998,“序言”,第19页。如果说,新学制历史课程纲要在历史教育改革中只起到宏观导向作用的话,那么,直接影响着学生历史意识的就是历史教科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