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五四新潮下成立的有影响的民间教育社团,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其活动最活跃的1922~1925年,每年举行一次年会,到会人士极众,除举行董事会议、社务会议而外,尚有分组会议、全体学术会议。“每次议案不下百数十件”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戊编,开明书店,1934,第163~164页。另需说明:1.第一次年会时间是1922年7月,而1934年刊印的《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将时间误记为“民国十一年十月”,后来有些教育史资料汇编,未加考订,以致谬误流传。2.社务会议为仅限社员参加的会议(按,年会参会者除了社员外,还有邀请员、会员、旁听员等),主要听取社务报告,审查经费使用情况,修订社章,决定下次年会地点,通过重要的议决案等。3.全体学术会议的参加者为全体社员和邀请的学者,主要沟通各组信息,宣读分组会议议决的议案,由大会决定是否通过等。全体学术会议处理的主要是具体的学术性事项,会议通过的议决案,会后抄送与各该案有关系之机关,以期执行。而且中华教育改进社事后还公布这些议决案的施行情况。4.分组会议的参加者为各委员会的委员和加入某组会议之社员。。在年会的成果——“议案”的背后,凝结着全体社员,特别是各学术委员会及其成员的大量探索,这其中就包括历史教学委员会以及年会历史教学组会议的工作。正是由于史学界、教育界许多学者在中华教育改进社的这些工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20世纪20年代新学制历史教育改革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