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4世纪基督教成为欧洲精神领域以及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主流与正统以来,与罗马教会正宗教义格格不入的异端教派思想的时兴从未中断过。如果不是这些异端思想经年累月地不断影响、渗透、孕育,14~16世纪发生宗教改革运动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异端派别几乎是与基督教同时出现的,如公元1世纪的犹太派、1~5世纪的诺斯替派、马西昂派、孟他努派、阿里乌派、阿波利拿里派、聂斯托利派等。中世纪异端派别同样不少,如一意论派、保罗派、鲍格米勒派、阿尔比派、韦尔多派、鞭笞派、罗拉德派、胡斯派、旧礼仪派、杜霍波尔派等。这些异端教派虽然在对《圣经》文本的理解和解释上各有不一,但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否认天主教会的权威,拒绝天主教会的正统教义和种种繁文缛节。以11~12世纪盛行于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的阿尔比派为例,该派自认为掌握了基督教本质,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善神造灵魂,恶神造肉身,而肉身束缚灵魂;否认基督是上帝,只视其为最高的受造者,其肉身不具实体;认为圣灵亦为受造者,是众灵(包括天使和人的灵魂)之首;反对教阶制度和圣事,自认为是真正的教会。在整个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约翰·威克里夫、约翰·胡斯、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托马斯·闵采尔之类的思想者,还是再洗礼派一类的改革教派,无不同其前辈们一样,力图从根本上重构基督教解释体系,进而重建社会生活。从所达至的现实成功和对后来西方世界发展的深远影响来看,加尔文及其思想无出其右者,清教徒和清教伦理在大西洋两岸的扩张为此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