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体系改革
作者:
王国刚
董裕平
出版日期:
2015年11月
报告页数:
32页
报告大小:
1.44 MB
报告字数:
29782字
所属图书:
2020:走向全面小康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1.194-225
李培林
蔡昉
摘要:
金融体系改革是指直接涉及金融体系内各个方面体制机制转变和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的具有总体性质的改革。“十二五”期间,我国金融体系改革主要表现在: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去行政化”进展明显,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金融监管机制进一步强化,各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有所提高;金融机构改革持续深化,业务转型正在展开;多元化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债券发行注册制开始实施;等等。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日渐暴露,主要表现在:实体企业与城乡居民的金融选择权依然没有破题;建立在单一银行信用基础上的金融体系尚无实质性改变,由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市场信用构成的金融市场机制尚未建立;按照交易规则划分的多层次股票市场依然未能建立,各种债券(尤其是公司债券)基本还处于间接金融范畴;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构建和监管协调机制有待强化;金融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十三五”期间,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主要表现在货币政策调控机制从运用行政机制直接调控向尊重市场机制间接调控转变,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式、业务模式和管理机制转型,构建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和完善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深化政策性金融体系改革和探索基于负面清单的金融监管模式等方面,涉及众多攻坚克难之处,需要全面系统地予以考虑安排。
关键词:
深化改革
负面清单
金融体系
十三五
作者简介:
王国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董裕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报告
索罗斯新论述:全球阶级斗争不可避免
中国历史进程和经济全球化
论中国因素对现代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意义:俄罗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十三五”时期我国财税改革与发展
推进“十三五”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新思考
“十三五”时期资源环境发展战略研究
“十三五”时期城镇化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十三五”时期就业发展战略研究
“十三五”时期收入分配问题及对策研究
“十三五”时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前瞻
文章目录
·
“十二五”期间金融改革的简要回顾
·
“十三五”时期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面
(一)深化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改革
(二)加快商业银行转型改革,以利于重构现代金融体系
(三)健全资本市场体制机制
(四)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
(五)深化政策性金融体系改革
(六)探索基于负面清单的金融监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