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十三五”时期收入分配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邓曲恒 张平 孙婧芳
出版日期:
2015年11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大小:
1.6 MB
报告字数:
17214字
所属图书:
2020:走向全面小康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回顾了“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的宏观分配格局以及居民收入分配状况,阐述了调节收入差距的基本思路以及“十三五”时期调节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十二五”时期宏观分配格局得到改善,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逐渐提高,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了同步,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2012年有了大幅提高。“十二五”时期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2009年开始逐渐回落,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都有所缩小。过高收入也得到了有效调节,高收入者收入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抑制。“十三五”时期要以初次分配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理顺收入流动机制。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收入分配秩序尚未完全理顺,因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而产生的不公平的收入差距在总体收入差距中的份额仍不可忽视。“十三五”时期着力在初次分配环节调控收入差距,不仅有助于将不公平的收入差距转化为公平的收入差距,充分发挥收入差距对经济主体的激励作用,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能降低再分配手段的调控压力,为再分配政策创造更大的操作空间。具体而言,“十三五”时期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范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培育市场运行秩序,消除不公平的收入差距;第二,建立收入流动公平机制;第三,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确保起点的公平;第四,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框架;第五,改善统计服务,优化统计设计,加强收入分配的监测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建设。
关键词:

十三五宏观分配格局居民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状况

作者简介:

邓曲恒: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等。

张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加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历任宏观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经济增长研究室主任、经济所所长助理、经济所副所长。现被聘任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广州绿色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和院长。2009年入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候选人。2010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表彰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被中宣部认定为“四个一批”文化名人。主编“中国上市公司蓝皮书”“宏观经济蓝皮书”,主笔《中国经济增长前沿》《中国经济增长前沿Ⅱ》《中国经济增长前沿Ⅲ》。作为第一执笔人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参加和主持了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劳工组织等的多项国际合作以及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和国家交办的课题。负责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沿”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研究”等。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出版专著若干,在《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合作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共计百余万字。

孙婧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201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收入分配。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学动态》《劳动经济研究》等刊物。

文章目录
“十二五”期间收入分配的政策调控初见成效
  • (一)宏观分配格局得到改善
  • (二)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调节收入差距的基本思路与“十三五”时期收入分配政策的侧重点
  • (一)以初次分配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理顺收入流动机制
  • (二)“十三五”期间调节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