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知识增长的特征——基于1936~2006年的文献统计

作者:
刘爱玲 史艳艳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大小:
1.58 MB
报告字数:
5756字
所属图书:
地学、哲学与社会:走向思辨的地学之旅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对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进行了阶段性划分,揭示了该学科知识增长的两大特征: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知识增长呈线性增长和指数增长的交替发展态势;分支学科不断衍生、交叉融合,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学科结构体系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科学知识是如何增长的?其增长有什么数量特征,质的飞跃,发展趋势如何?这是科学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们长期探讨的问题。在中国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地质科学是发展最快、最早实现建制化、在国际上最早享有盛誉的先行学科,是最合适的研究切入点。笔者对该学科在70余年中的科学知识增长状况做整体研究,以期揭示地质科学知识增长的特点及其趋势。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刘爱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硕士。曾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在《科学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通讯》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教材5部,代表作有《科学社会学导论》和《绿色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主持完成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多项。

史艳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技术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数据来源和数据分析
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知识增长的特征
  • (一)中国地质科学知识呈线性增长和指数增长的交替发展态势
  • (二)中国地质科学分支学科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学科结构体系经历了由传统地质科学向现代地质科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