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傅安洲

  • 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简介:

    1961年生,中共党员,曾任中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常委、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育部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指委委员,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7月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并留校工作,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1997-1998年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学习访问,后多次赴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奥地利等国访问交流。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德国政治教育、美国公民教育、欧洲公民教育及其比较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相关课题研究,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编著出版《德国政治教育研究》(人民出版社)等多部专著、教材。先后获得“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个省部级奖励。

  • 图书
  • 文章
  • 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傅安洲 李战胜阮一帆 孙文沛2023年06月出版
    本书围绕“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主题,以“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流派是战后德国政治教育学者和学术界对德国政治文化和政治教育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以学术的方式作出的持续、主动的回应”为立论假设,以政治文化变迁和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为历史背景和实证依据,按照“历史境遇研究—学术史研究—著名学者专题研究—综合批判研究—借鉴研究”的框架对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
  • 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导论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导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等方面的内容。
  • 战后德国政治教育的历史境遇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主要通过战后德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状况、政治教育的历史遗产几个方面介绍了战后德国政治教育的历史境遇。
  • 战后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的初步形成(1945~1968年)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主要通过“再教育”运动、联邦政治教育中心交易、围绕战后初期政治教育的思想争论、战后德国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第一次转换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战后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的初步形成(1945~1968年)。
  • 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的变革(1968~1980年)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主要通过政治教育“再定位”、赫尔曼·基泽克的政治教育批判理论、阿多尔诺“奥斯威辛之后的教育”思想、罗尔夫·施密德尔的政治教育解放理论、伯纳德·苏特的理性政治教育理论和“博特斯巴赫共识”与德国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第二次转换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的变革(1968~1980年)。
  • 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的多元发展与主导价值的统一(1980年以来)
    2023年06月 出版
    进入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民众在道德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日益扩大,加之自由主义文化所标榜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批判思潮,导致社会上产生了少见的道德滑坡、意义危机以及信仰缺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政治教育的理论热点和时代主题逐步转向更为广阔的社会领域,如物质高度繁荣带来的道德问题、现代化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冷战”带来的世界和平问题等,体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 对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的综合分析与批判借鉴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将从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变迁与政治教育及其理论生成的关系视域,对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机理与演化动力、价值诉求与意识形态特征、理论特点与学术风格进行整体概括,并阐述其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具有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