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2024年06月
出版
本文介绍研究缘起与问题的提出、研究思路与意义、概念界定、理论支撑、研究思路与方法等。
-
2024年06月
出版
本文介绍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利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各类课程育人功能,在教育活动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相统一的教育理念。新时代课程思政的提出和具体实践,是对教育要回归本质、回归初心的现实回应。因此,对课程思政的考察便是一个追根溯源的过程,探究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大学何为及其发展历程,分析课程及课程知识的教育性,厘清德育与教育、德育与课程知识的关系,为新时代课程思政实践筑牢理论基础,便成为守正创新的前提。
-
2024年06月
出版
本文介绍高等农业院校课程思政的原则,一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与“三农”工作全面结合;二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结合;三是课程思政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支撑;四是教育教学与国家和区域社会发展战略的契合;五是中华传统农业思想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
2024年06月
出版
本文提出高等农业院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从课程思政的角度论,“主渠道”与“责任田”的协同效应是其核心。从课程知识价值的角度论,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统一是其根本特征。从教育存在的形态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是教育方法的一体两面。从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论,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是发挥教育实效性的必然之举。从教育的要素角度论,全要素的全过程参与是其内在要求。
-
2024年06月
出版
本文介绍高等农业院校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因其横向的分散性特点,在内容体系构建上存在较大的难度,理论界对其尚未进行系统的探索,大多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这一现象对于火热开展的课程思政实践来说,探索如何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形成与形式相匹配的内容体系,切实落实课程思政战略就显得极其紧迫和必要。
-
2024年06月
出版
本文介绍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高等院校内部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是课程思政实施中最重要的主体性要素,也是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性要素。当下,教师和学生均构成教育活动的主体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已达成共识,讨论的焦点聚集在采取何种理论或方式构建二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关系,从而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
2024年06月
出版
本文介绍高等农业院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主导功能,即高校党委对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设计、运行、评价等过程的领导和控制能力。与其他要素或子系统相比,主导要素体现为关键核心地位和引领发展作用,其作用和功能是其他任何系统都不可超越和替代的,具有统领全局、把握方向、组织领导、控制运行、评价调整的功能和作用。
-
2024年06月
出版
本文介绍高等农业院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是一个包括多个子系统、多个要素的综合系统,又是一个整合开放的体系,是规范、调整、约束、激励、保障各子系统各要素、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和整个系统之间有序协同,发挥系统整体效应,建立规范与保障体系就成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内在要求。构建高等农业院校课程思政规范与保障体系应遵从科学系统、协同高效的基本原则,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摒弃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的思维,立足学校办学实际和资源支撑情况,树立统筹兼顾、分类管理、逐步推进、动态调整完善的建设理念,逐步探索完善。
-
2024年06月
出版
本文介绍课程思政是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要落实到具体教育实践中,在战略和理念层面处于一种应然的状态,而其实然状态必须通过教育评价来检验和改进,这是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评价存在的意义。单一的评价方法或封闭的评价体系,在面对鲜活的个体及其丰富的思想认识和精神意识变化时,既不能准确反映个体内心世界的变迁,在个体外在表现和意识观念的各个层面也都可能无法触及。所以,课程思政评价必须坚持综合的课程思政评价观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