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黄妍

  • 机构: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 简介: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院长,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湖北大学哲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及伦理学。

  • 图书
  • 文章
  •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0)
    蔡利平 贺艳菊 主编助理 ;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 编 ; 阮航 执行主编 ; 孙伟平 戴茂堂 江畅 主编 ; 徐弢 黄妍 李家莲 副主编 2020年11月出版
    2018~2019年,我国人民满怀豪情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2018~2019年,我国文化事业投入持续稳步增长,为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国文化事业建设成效显著,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深入开展乡村文化振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呈现新局面。但在文化事业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进一步贴近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增强其文化获得感,培育其阅读兴趣,提升其阅读质量和阅读水平。中国文化生产领域继续深化改革,总体状况持续向好,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文化及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上升,文化产品的进出口稳中有升。互联网文化产业成为我国文化生产领域新的增长点,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国际竞争力。文化产品的生产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实现提质增效、推动融合发展,同时主题出版与期刊转型成为年度亮点,国产电影强势崛起,总体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文化产品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依旧任重道远,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缓慢。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出台和落实了一系列更加具体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越来越精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果明显,文化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中国在文化国内传播和影响力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较大成就,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红利惠及文化传播行业,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影视行业的结构性调整成效初显,网络视频平台逐步转型为新的文化载体。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在2019年8~12月开展了一年一度的“中国文化发展状况调查(2019)”,为《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0)》的研创提供事实依据与数据支持。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本报告对1949~2019年我国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提供了《公共文化机构资本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特征与趋势》研究报告。报告利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文化机构发展7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描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10个时间序列弹性变量,构建了长期协整模型。为增强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本报告立足于我国文化发展现状,从文化事业、文化生产、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国内和国际传播与影响力六个方面,对2018~2019年我国文化发展的新成就、新态势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总体上和指数上的描述和分析,对中国文化近年来所达到的水平和竞争力做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对2020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文化建设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希望借此为党和政府的有关决策和管理提供宏观上的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
  •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1)
    蔡利平贺艳菊 主编助理 ;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 编 ; 徐弢 黄妍 执行主编 ; 陶文佳 卿菁 李家莲 副主编 ; 江畅 徐瑾 主编 2021年09月出版
    文化的重要性,正如《易经》所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文成教化是实现文治昌明的必经之途。2020年对我国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是我国抗击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并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一年。总的来说,在这一年里,我国不仅在经济上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影响,而且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成就辉煌,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成效显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文化服务水平日益提高;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扶贫成效显著;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民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党建和文化宣传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等。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待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有待进一步深化;新媒体版权尚未取得有效的法律保护,版权纠纷仍然存在;红色文化基地建设存在开发不足、流于形式等问题;地方特色文化遗址保护力度不够,对民间艺人的关注度仍有待提升;基层公共文化环境有待改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为了解2019~2020年中国文化发展状况,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社会调查中心(以下简称“调查中心”)在2020年8~12月进行了“中国文化发展现状(2020)”问卷调查。此外,本书还以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形成了专题研究报告《开发微观调查数据,探索中国文化发展新趋势》,对历年《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研创工作中微观调查数据开发、建库、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并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文化建设发展为例,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新动态、公共文化建设满意度评价的新变化,并对微观数据所反映的文化建设满意度、获得感、认知认同做了动态分析。总体而言,本书立足于现实,通过对文化事业、文化生产、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传播和影响力等各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对2020年我国文化发展取得的新成就、体现出的新态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描述和客观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思考,为党和政府在文化建设领域的相关决策和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
  • 中国文化国内传播与影响力报告(2019)
    2020年11月 出版
    2018~2019年中国文化国内传播取得了一系列较为突出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体制改革延续了政策红利,惠及文化传播行业,各类行业法规呈现出精准化和细致化的特征;二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经有11个省区市实现了县区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三是影视行业的结构性调整成效初显,“内容为王”成为行业发展的金科玉律,网络视频平台逐步转型为新的文化载体。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新媒体尚不具备较高公信力,相对于满足民众的实际文化需求来说还存在短板;二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正处于增长爆发期,但也面临一系列后续运营难题;三是原有的影视行业危机加剧,行业复苏将成为新使命和新挑战。为此,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新媒体应当借鉴和引入传统媒体的优秀新闻采编机制;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寻求跨级别、跨领域合作,构建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机制;未来影视行业在获得政策扶持的同时,应当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 中国文化国内传播和影响力报告(2020)
    2021年09月 出版
    2019~2020年中国文化传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化传播行业发挥了重要的“抗疫”作用。二是融媒体建设进入提速升级新阶段。三是我国影视行业通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四是网络视频平台发展成为多元化文化传播平台,政府部门加大了对网络视频行业乱象的治理力度,保障了网络视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新媒体报道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二是固守“院线首发”的发行方式不利于电影行业复苏;三是民众对古代题材的喜爱被忽视,对待古代题材电视剧不能搞“一刀切”。为此,应当采取如下改善措施:新媒体应该严格执行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的行业标准;电影从业者应正视和重视“网络发行”的新趋势,积极促成“院网融合”的电影新业态;电视从业者和管理部门应该明确是“内容”而非“题材”才是决定电视剧质量的核心要素。
  • 中国文化国内传播和影响力报告(2021~2022)
    2023年05月 出版
    近两年,中国文化传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关于文化传播工作的“十四五”发展规划文件,“深化融媒改革”“文化数字化”“社会效益优先”成为“十四五”期间文化传播工作的新重点;二是融媒改革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期,传媒工作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三是文娱行业、新闻行业、网络平台的文化传播秩序得到了深度有效的治理。但目前中国文化国内传播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新媒体的用户体验亟待优化,安全性和便利性的难题仍然存在;二是自媒体传播乱象的治理效果有待提升;三是电影供给方式与民众的观影方式偏好之间存在偏差。为了取得更好效果,新媒体产品的开发应该重视用户满意度、便利性等“软性指标”的检测。除了思想引领外,管理部门应该从技术层面对自媒体进行精准约束;电影从业人员应该通过主动融入网络院线等方式,适应中国电影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
  • 中国文化国内传播与影响力报告(2018)
    2019年07月 出版
    2017~2018年中国文化国内传播和影响取得了较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在政策层面明确了新时期文化传播事业的指导纲领、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二是主流媒体通过融媒向纵深发展,由此表现出做大做强的良好趋势;三是各细分行业的文化传播秩序趋于规范化,较严格的影视及网络视听节目审查制度已初步建立。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纸媒等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的同时,往往以削弱其深度报道这一原有优势为代价;二是文化传播平台的评价体系偏重量化指标;三是对新媒体产品的内容审查工作还需加强,相应的技术支持尚显不足。为此,本报告建议,我们应重视融媒时代新闻报道的解释性,促进和扶持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加强对视频网站的规范和引导,培育文化传播主体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