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学理诠释: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理论分析

作者:
吴志华 廖志豪 叶超
出版日期:
2019年11月
报告页数:
42页
报告大小:
1001.29 KB
报告字数:
40115字
所属图书:
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制度存在环境的变换或是基于制度实践而带来的自身理性的提升,人们对新制度的需求会不断产生,以期望由此增加其预期收益。当供给与需求之间基本均衡时,制度可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当现存制度未能充分满足人们的相关需求时,制度将会发生变迁。简言之,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制度框架的创新和被打破,亦可以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外一种制度的扬弃、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其逻辑架构包括制度变迁条件、动因、主体、过程、模式以及路径依赖等相互关联的内容。
关键词:

竞争上岗干部制度竞争性选拔干部选拔理论

作者简介:

吴志华: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公共事务学会副会长、上海市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研究领域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干部人事制度、行政体制等。出版独著、合著、主编的著作和教材18部,在《政治学研究》《美国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等刊物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约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9项,获省部级优秀科研和教学成果奖5项。

廖志豪:博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系教师,出版《基于素质模型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合著)、《干部竞争性选拔及其优化路径》(合著)、《行政学概论》(副主编)等,在《行政论坛》《学术论坛》《中国科技论坛》《科技进步与对策》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叶超:博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系教师,出版《干部竞争性选拔及其优化路径》(合著),发表SSCI期刊论文2篇、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7篇。

文章目录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的诠释
  • (一)制度变迁理论概要
  • (二)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制度属性
  • (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制度变迁分析
  • (四)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制度变迁的推进方向
基于公共性理论视角的诠释
  • (一)公共性理论概要
  • (二)干部选拔任用活动的公共性属性
  • (三)干部选拔任用活动公共性的阙如
  • (四)干部选拔任用活动公共性的回归与生产
基于公平正义理论视角的诠释
  • (一)公平正义理论概要
  • (二)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公平正义价值意蕴
  • (三)竞争性选拔干部实践涉及的公平正义问题
  • (四)提升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公平公正水平的逻辑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