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价值形式问题的科学阐释

作者:
出版日期:
2021年4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大小:
779.31 KB
报告字数:
16826字
所属图书:
《哲学的贫困》再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资产阶级社会中商品交换形式的扩大与发展,价值及其形式逐渐明确下来,并且逐渐成为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范畴。马克思与蒲鲁东的思想论战中也离不开这个议题。作为观念论哲学的推崇者,蒲鲁东醉心“发明”各种“科学公式”,用“建议”“意见”“自由意志”等观念间的推演解释价值形式的二重性与矛盾性,诉诸虚构的历史描述所谓构成价值的基本内涵、决定因素、形成过程及现实应用。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以“科学的发现”为题对此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从批判这些“变戏法”式的论证手法出发,揭示了构成价值的实质与矛盾,指出它不外乎是相对价值的“另类表达”且完全忽视了建立在阶级对抗基础上的经济事实,故而不能适用于解释金银成为货币的经济原因,证实凡劳动必有剩余的定理。马克思此时的价值形式理论看似尚未超过李嘉图价值理论的内容,实则在方法上尤其在尝试解决剩余价值问题方面实现了实质的超越。相形之下,蒲鲁东的构成价值论虽由于旨在解决工人的贫困状况而具有部分进步意义,却终究无法摆脱沦为工人遭受现代奴役之公式从而被历史遗弃的命运。

关键词:

马克思资产阶级商品交换蒲鲁东价值形式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价值形式的二重性与矛盾性
·构成价值或综合价值的实质
·价值比例规律应用的非现实性
·价值形式所表征的社会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