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的理论探讨

作者:
朱益飞
出版日期:
2022年10月
报告页数:
31页
报告大小:
927.71 KB
报告字数:
26378字
所属图书: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质。高校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探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内涵、目标等,有助于深化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的理解与认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是实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关键,需要从理论层面对其内涵、必要性等诸多内容展开探讨。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需要坚持特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基本要领,对这些问题的澄清是实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提升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高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

作者简介:

朱益飞: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现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史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党的文献》《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各1项,市厅级项目6项。获江苏省优秀理论成果奖2项,市厅级获奖10余项。入选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优青、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文章目录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理论
  •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 (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含义
  • (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 (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 (五)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的内涵探讨
  • (一)亲和力的基本内涵
  • (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的内涵
  • (三)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的必要性
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的基本原则
  • (一)教育者要始终坚持主导性原则
  • (二)注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原则
  • (三)教育内容充分体现生活化原则
  • (四)坚持教育目标的全程性与全面性原则
  • (五)教育环境创设坚持协调性原则
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的基本要领
  • (一)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
  • (二)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
  • (三)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语言艺术
  • (四)持续优化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
  • (五)坚持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