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发挥学校、家庭的正向引导功能,是提高青少年幸福感和促进心理健康的“两大抓手”。本研究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发的《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调查问卷》,在北京市范围随机抽取了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共2246人参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促进青少年健康的相关行为方面,43.0%的学生每天都吃早餐,饮食习惯较好;67.5%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入睡,睡眠良好;体育锻炼时间与学生年级呈负相关,56.4%的学生为了促进健康而参加体能活动。物质性成瘾、精神性成瘾、伤害行为等危害青少年健康的行为较少。心理健康与福祉方面,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健康自评较为满意,生活满意度较高,健康抱怨较少,男生和女生经常进行健康抱怨的比例分别为12.5%和11.8%。最终得出结论,北京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行为总体良好,但仍有改进的空间,学校需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心理健康幸福感青少年促进健康行为危害健康行为
郭欣: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所所长,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常见疾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的监测与干预。
罗慧娟: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常见疾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的监测与干预。
高若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常见疾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的监测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