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国青少年与全球青少年精神健康调研报告

作者:
周华珍 YossiHarel-Fisch LilachBenMeir ArielaGiladi 陈珍 王佳琦 强俪馨 雷晓岚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大小:
1.7 MB
报告字数:
9129字
所属图书:
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研究(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为比较中国与全球47个国家及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调查结果,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促进青少年健康、提升青少年幸福感的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本报告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调查问卷》于2020年9~11月采集到的全国10个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研究结果与同期全球47个国家及地区采用国际标准的统一调查问卷收集到的研究结果,对测量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四个维度,即自报健康状况、自报生活满意度、健康抱怨、体重进行量化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青少年健康状况方面存在性别和年龄的显著性差异,男生认为自身健康状况比较好的比例高于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为自身健康状况比较好的青少年所占比例出现下降。在自报生活满意度方面,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存在显著性差异,对自己生活满意的男生所占比例高于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为自身生活满意度较高的青少年所占比例出现下降。在健康抱怨方面,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青少年每周提出超过一次健康抱怨所占比例基本超过20%,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青少年每周提出超过一次健康抱怨的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每周提出超过一次健康抱怨的男生所占比例低于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周提出超过一次健康抱怨的青少年比例显著提高。在体重方面,多数国家的女生自评肥胖比例高于男生,但也有保加利亚、马耳他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依据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及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幸福感既有相似的方面,也存在差异。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策和教育信息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心理健康幸福感青少年

作者简介:

周华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后、访问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高等研究院大学生心理与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价值观与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以来一直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学龄儿童健康”跨文化研究(中国地区)首席研究员。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框架下构建我国儿童健康行为测量指标体系”、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社会决定因素与学龄儿童健康公平可行能力研究”、科技部项目“价值观与青少年健康行为研究”和“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心理健康危机识别与干预机制模型建构”。已发表《隐性逃学与我国中学压力和支持系统的关系研究》等3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健康行为与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等多部著作。

YossiHarel-Fisch:教授,以色列巴伊兰大学教育学院国际青少年福祉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HBSC全球项目委员会成员,以色列HBSC项目组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实施跨国家和民族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影响儿童、青少年福祉和健康的循证政策和干预战略。

LilachBenMeir:博士,以色列巴伊兰大学教育学院国际青少年福祉与健康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以色列HBSC项目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健康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决定因素。

ArielaGiladi:博士,以色列巴伊兰大学教育学院国际青少年福祉与健康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以色列HBSC项目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健康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决定因素。

陈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青少年健康行为。

王佳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价值观与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幸福感。

强俪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人学。

雷晓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人学。

文章目录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 (一)概念界定与测量指标
  • (二)样本基本状况
调查结果
  • (一)青少年自报健康状况
  • (二)青少年自报生活满意度
  • (三)青少年健康抱怨
  • (四)青少年体重
·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