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改革行动:中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实应对
作者:
朱海龙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报告页数:
52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48629字
所属图书:
多元文化与中美大学生道德教育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2.111-162
朱海龙
摘要:
校训是一所大学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大学精神的高度凝练,如同凝固的道德向一代代大学生传递着无声的正能量,古今中外莫不如是。英国学者阿什比认为“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校训就是对大学传统继承的最佳形式,这些传统中富含求真、重德、博学、创新、自强、尚美、信任等诸多道德价值,成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隐性力量,也是外界以小见大大窥测大学道德教育的有效窗口。
关键词:
校训
“知识即美德”
“双主体”
法律弱势
作者简介:
朱海龙:
朱海龙 男所属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指导老师:李培林在站时间:2011.12~
相关报告
多元文化与中美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综述
价值难题:多元文化与中美大学生道德教育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价值回归:文本分析中的中美大学生道德教育透视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借鉴力量:促动中美大学生道德教育改革的另一种视角
实证研究: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意义探索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改革创新:中国大学生道德教育新模式的建构
追求幸福的道德人生,中美尚未完结之路
多元文化与中美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结论
文章目录
凝固的道德,从校训看中美大学生道德教育
4.1.1 为什么是校训?
4.1.2 中美大学校训中的道德解读
有形与无形:多元文化视域下中美大学生道德教育改革的差异之处
4.2.1 高校、教师、教材:中国大学生道德教育改革的有形侧重
4.2.2 从高校到社会道德实践:美国大学生道德教育改革的无形侧重
4.2.3 政治价值观与道德价值观并举:中国大学生道德教育改革的价值倾向
4.2.4 爱国主义与道德核心价值观:美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价值倾向
4.2.5 法律弱势:中国大学生道德教育改革中的法律角色
4.2.6 法律强势:美国大学生道德教育改革中的法律担当
迎难而上:多元文化视域下的中美大学生道德教育改革
4.3.1 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中国不断追寻大学生道德教育改革的文化底色
4.3.2 提升道德能力:中国大学生道德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4.3.3 大学生道德教育改革:美国自上而下的行动
4.3.4 大学生道德教育改革:美国在质疑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