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与影响力报告(2018)

作者:
李家莲
出版日期:
2019年7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大小:
1.27 MB
报告字数:
13957字
所属图书: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以2017~2018年度国际文化产品的贸易总数量和总金额为考察对象,中国文化产品,无论是以图书、期刊和报纸为媒介的传统纸质文化产品,还是以音像和电子产品为媒介的电子文化产品,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均不占优势。在数字出版物领域,进口总金额甚至是出口总金额的260.88倍;我国电视节目进出口业务体现了以亚洲为重、其他地区为辅的特征,对旅游业出入境游客总数及地域分布的考察也显示了相同的结论;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有效促进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与影响力。考察显示,2017~2018年度,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展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文化“走出去”展现了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其他文化类书籍为辅的问题;较之文化产品输出所展现的文化多样性,文化产品引进缺乏文化多样性,体现了以英美文化为主、文化多样性不足的问题;以电视节目进出口以及旅游业为媒介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展现了“世界意识”不足的问题。基于对2017~2018中国文化国家传播与影响力的现状与问题的考察与分析,本报告认为,为了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其一,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有效性;增强外来文化输入的多样性,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有效推动外来文化的中国传播,在双向互动中扩大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以跨界传播为基础,推动大众文化走出亚洲,走向世界。

关键词:

国际影响力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作者简介:

李家莲:女,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院长,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助理、副研究员,剑桥大学、迈阿密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学术访问教授,湖北省伦理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伦理学学会理事,中国价值学会理事,国际价值学会(ISVI)秘书,湖北大学农村社区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英国哲学,主持“近代英国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8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哲学逻辑演进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深化‘文明湖北’建设研究”(湖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共8项,出版《道德的情感之源》(浙江大学出版社)、《道德情感主义》(商务印书馆)等专(译)著8本,用中英文在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Therapy和《哲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世界哲学》《道德与文明》等刊物发表论(译)文80余篇。

文章目录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与影响力现状考察
  • (一)进出口数量与金额视域下的我国传统纸质文化产品国际传播与影响力
  • (二)进出口数量与金额视域下的我国电子文化产品国际传播与影响力
  • (三)版权引进与输出活动中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与影响力
  • (四)电视节目进出口业务与旅游业视域下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与影响力
  • (五)以孔子学院为主导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与影响力
影响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与影响力的问题剖析
  • (一)文化“走出去”的“文化”观念展现了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其他文化类书籍为辅的问题,“文化”观念有待得到进一步扩展
  • (二)较之文化产品输出所展现的文化多样性,文化产品引进缺乏文化多样性,体现了以英美文化为主、文化多样性不足的问题
  • (三)以电视节目进出口以及旅游业为媒介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展现了“世界意识”不足的问题
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对策
  • (一)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增强调研,增进思考,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有效性
  • (二)增强外来文化输入的多样性,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确立全球视野,既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又推动外来文化的中国传播,在双向互动中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 (三)以跨界传播为基础,推动大众文化走出亚洲,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