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自然与信仰的圆融——黄帝对儒家天人观的影响

作者:
董卫国 俞荣根
出版日期:
2015年3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大小:
1.59 MB
报告字数:
9199字
所属图书:
黄帝思想与先秦诸子百家(下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与西方文化演进的断裂性特点不同,连续性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明显特征。这一特点尤其体现在“哲学突破期”思想创造对上古文化的吸收和包容。孔子在春秋末年开创的儒学,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孔子之创造非无源之水,而是与上古文化渊源极深。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其实是寓述于作,返本开新,恰是在积极吸收上古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开创了儒家学派。而追溯华夏文化的根源,则非轩辕黄帝莫属,这一观念早自太史公作《史记·五帝本纪》以来即深入人心。显然,黄帝思想对儒家文化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甚至我们可以断言,儒家是黄帝传统的重要继承者。由于年代久远,文献散佚,要把黄帝思想对儒家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探究清楚,恐怕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把握思想文化中的关键因素,由此也可见黄帝思想的延续、发展及其对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董卫国:董卫国,西南政法大学教师。

俞荣根:俞荣根,清华大学法学院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顾问。

文章目录
·“天文”与“人文”的圆融——先秦儒家天人观的核心精神
“顺天地之纪”与“民神不杂”——黄帝的天人观及其对儒家的影响
  • 1.“顺天地之纪”的文明理念
  • 2.“民神不杂”的宗教精神
·自然与文明的连续——儒家对黄帝传统的融合
·文化寻根与天人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