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学者们一般认为其有很深远的渊源。王中江先生曾指出,早期文献中所记载的垂拱之治、垂衣裳之治、恭己、共己非常有可能是远古帝王为政之道或治道的形象表述,主旨是无为。王中江:《老子治道历史来源的一个探询——以“垂拱之治”与“无为之治”的关联为核心》,《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3期,第87~95页。李约瑟先生则提出无为思想的根源可能是原始农业社会流行的无政府意识,因为植物在无人干扰时生长得最好,人民也是在没有政府干扰的情形下生活得最好。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陈立夫主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第82页。从学者们对无为思想渊源的考证中可以看到,“无为”首先是作为一种治理方式而受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