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据前期,在“工业日本、农业台湾”原则下,日本将台湾作为发展日本经济的工业原料基地,和以米、糖为主的各类农产品的供给基地。这项殖民经济政策实施近35年,其间日本资本的大力投资及开设新式工厂、推进技术研发,使台湾的农业技术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台湾学者林志明、李力庸及大陆学者王键等人,皆对以米、糖为主的农业政策及经济形态进行了相关研究。关于日据前期米、糖农业经济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川野重任《日据时代台湾米谷经济论》,林英彦译,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9;柯志明《殖民经济发展与阶级支配结构——日据台湾米糖相克体制的危机与重构(1925~1942)》,宋光宇主编《台湾经验(一):历史经济篇》,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柯志明《米糖相克:日本殖民主义下台湾的发展与从属》,台北,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03;李力庸《1930年代米谷统制与台湾的反对运动(1932~1939)——兼论林献堂在反对运动中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编《林献堂、蒋渭水与台湾历史人物及其时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台海出版社,2009;李力庸《日本帝国殖民地的战时粮食统制体制:台湾与朝鲜的比较研究(1937~1945)》,《台湾史研究》第16卷第2期,2009年;王键《日据时期台湾米糖经济史研究》,凤凰出版社,2010;王键《“米糖相克”与总督府米糖统制——日据后期台湾殖民地农业之初探》,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编《日据时期台湾殖民地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九州出版社,2010;周翔鹤《宗主国中小资本在殖民地——以日据时期台湾“米糖相克”问题为例的研究》,《台湾历史研究》第3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