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日根据地包括津浦路以东之山东大部,河北、江苏各一部分。到抗战后期的1944年,其地理范围东濒黄海、渤海;西依津浦路,与冀鲁豫根据地毗连;北临天津,与晋察冀的冀中区、冀东区相接;南至陇海路。面积约60万平方里,包括82个县城,2900余万人,分为胶东区、渤海区、鲁中区、滨海区、鲁南区等几块根据地。山东“各个抗日根据地皆处在敌人四面包围之中,一切需要和供给要赖后方之补充,是不可能的。为了坚持敌后抗战,必须自行解决这些问题”。艾楚南:《四年来山东财政经济建设的成绩和努力的方向》,《大众日报》1941年7月7日,第7版。其中,“救国公粮是政府收入和人民负担中最重要的部分”,《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财政组总结报告》(1944年12月),山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档案馆编印《山东革命根据地财政史料选编》第二辑,1985年版,第104页。“在抗战中解决了食粮问题,就等于解决了整个经济问题的三分之二”。戚铭:《战时粮食问题》(1941年3月22日),山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档案馆编印《山东革命根据地财政史料选编》第一辑,1985年版,第61—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