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儒学是在融通中西哲学的基础上创构的当代新儒学,尤为注重研究生活实情与情感问题,并将儒学视为情感哲学。值得商榷的是,生活儒学的性情论建构忽视了对“心”的重视。情是人性接于物的显现,由心而发动。通过对儒学史中人性善恶与人心善恶论的考察,可以发现情与心都会受到环境与意见的影响而导致人作恶。但由于心具理,具有认识、辨别、选择和意志能力,能让所发之情“发而皆中节”。心不正,情难以为善。人只有“诚意”“正心”“尽心”,以心合于道,心才能发出善情。“诚”与“安”是心合于道的状态与感觉;“忧”是心对人不能奉行天道,不能实现仁义礼智的忧虑。因此,在儒家心性论的概念层级中,“心”较之于“情”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