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书籍史视角下的地方志研究——戴思哲《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1100—1700年》评介

作者:
秦浩翔 QinHaoxiang
出版日期:
2023年3月
报告页数:
7页
报告大小:
2.15 MB
报告字数:
5793字
所属图书:
国学论衡(第十三辑,2023年第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地方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连续不断地编修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浩如烟海、种类丰富的古代方志留传至今,成为我国独特的文化瑰宝,为史学研究尤其是区域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以往学界对地方志的研究与利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充分挖掘地方志的史料价值,将其作为重要史料,广泛应用于实证研究之中;二是将其作为史学文献,从文献学、方志学等角度探讨地方志的源流、体例、内容、性质、特征及理论流派与价值功用,可称之为“文献学视域下的地方志研究”。近二十年来,社会文化史、历史人类学、后现代史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地方志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的研究取向开始出现。学者们将地方志视为一种特殊“文本”,将其置于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分析解读,力图通过深藏其纂修过程中的权力、观念、目的、意图等因素,探究其形成过程,以及由此映射出的国家认同、时代变迁与地方社会文化氛围,可称之为“社会文化史视域下的地方志研究”相关文献综述可参见李晓方《社会史视野下的地方志利用与研究述论》,《中国地方志》2011年第7期;周毅《方志中的“历史书写”研究范式——一个方志研究的新取向》,《中国史研究动态》2019年第2期。。戴思哲《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1100—1700年》〔美〕 戴思哲:《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1100—1700年》,向静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一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更新颖的视角,对12至17世纪中国地方志的书写、出版、阅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探讨,为地方志研究提供了“书籍史取向”。

关键词:

作者简介:

秦浩翔:秦浩翔,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文化史、历史人类学研究。

QinHaoxiang:

文章目录
·修志动因
·修志过程
·方志的出版与流通
·方志的阅读与使用
·简要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