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现代公民教育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中的实现——基于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与指导纲要的分析

作者:
李敏
出版日期:
2018年4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大小:
1.34 MB
报告字数:
15425字
所属图书:
中国公民教育评论.2017:公民权利意识与教育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现代公民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参与能力的下一代合格公民。当前,世界各国的公民教育主要有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价值观学习三种学习模式,侧重关心民主法则及其实现过程、公民的价值观、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十大议题。通过分析品德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和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三类课程的政策文本,研究者发现公民教育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已有广泛而深入的发展,虽然在有些方面还需要平衡和衔接,但难能可贵的是,我国已形成立体的课程依存与支撑结构。这种在正式课程间建立关联是我国实践公民教育的一次课程创新,它顺应了现代公民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形成了独特的“课程群模式”,同时它也为我们当下的非正式课程发展提供公民教育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

课程标准指导纲要现代公民教育义务教育课程

作者简介:

李敏: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德育及儿童游戏

文章目录
公民教育的现代发展及国外教育重心
  • (一)现代社会公民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 (二)国际公民教育关注的十大议题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相关课程政策文本中的公民教育
  • (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公民教育内容分析
  • (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公民教育内容分析
  • (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的公民教育内容分析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公民教育类课程的讨论与展望
  • (一)做出的创新:我国的公民教育类课程已形成动态的立体结构
  • (二)存在的问题:三类课程内部和之间存在某些薄弱环节
  • (三)未来趋势:依托学校的公民教育将越来越具有突出优势